互瓜金龍是管狀花目、旋花科、番薯屬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:舍體無毛,莖細長,有細棱,葉片掌狀,裂片卵狀披針形、卵形或橢圓形,中裂片較大,聚傘花序腋生,苞片及小苞片均小,繼片狀,早落:薯片邊緣干膜質(zhì),花冠紫紅色、紫色或淡紅色、僵有白色,漏斗狀,子房無毛:花柱纖細,薊渠近球形,種子黑色,邊緣被福色柔該種原產(chǎn)于非洲(博蒸瓦納,佛得角,套反,厄立特里亞,埃黑俄比亞,南尼亞,馬拉維,莫乘比克,素馬里,南非,斯或士蘭,贊比亞和津巴布韋)和亞洲(印度,印度尼西亞,以色列,日本,約旦,巴基斯坦,巴布亞新幾內(nèi)亞,菲分布于中國臺灣、福建、廣東及其沿海島嶼、廣西、云南。生于海拔90-610米的平地或山地路邊灌叢,生長于向陽處。
該種通常作觀賞植物栽培。塊根供藥用,外敷熱毒瘡,有 之效。廣西用葉治癰瘡,果治跌打。
多年生纏繞草本,全體無毛,老時根上具塊根。莖細長,有細棱,有時有小疣狀突起。
葉掌狀5深裂或全裂,裂片卵狀披針形、卵形或橢圓形,中裂片較大,長4-5厘米,寬厘米,兩側(cè)裂片稍小,頂端漸尖或稍鈍,具小短尖頭,基部楔形漸狹,全緣或不規(guī)則微波狀,基部1對裂片通常再2裂;葉柄長2-8厘米,基部具小的掌狀5裂的假托葉(腋生短枝的葉片)。
聚傘花序腋生,花序梗長2-8厘米,具1-3花,或偶有3朵以上;苞片及小苞片均小,鱗片狀,早落;花梗長厘米,有時具小疣狀突起;薯片稍不等長,外方2片較短,卵形,長5-6毫米,外面有時有小疣狀突起,內(nèi)等片稍寬,長7-9毫米,薯片邊緣干膜質(zhì),頂端鈍圓或具不明顯的小短尖頭;花冠紫紅色、紫色或淡紅色、偶有白色,漏斗狀,長5-7厘米;雄蕊不等長,花絲基部稍擴大下延貼生于花冠管基部以上,被毛;子房無毛,花柱纖細,長于雄蕊,柱頭2球形。
葫果近球形,高約1厘米,2室,4瓣裂。種子黑色,長約5毫米,邊緣被褐色柔毛。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(wǎng)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