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動機滑動軸承漏油的處理及進口電機滑動軸承密封特點
2020-08-28 1、軸瓦漏油原因
(1)結構和加工方面原因
1)軸密封結構不完善。
2)瓦座與瓦蓋接合面變形,
3)軸封設計不良。瓦在瓦座內兩端空隙距離大小,沒有回油槽,油封兩接合面有間隙瓦兩端沒有擋油板。
4)油環(huán)加工質量不夠,油環(huán)不平衡:尺寸不符。
(2)運行和檢修方面原因
1)潤滑油填充過多。超過允許水平面。
2)潤滑油牌號不符。
3)瓦座與瓦蓋間接合面處舊密封涂料清理不干凈。
4)新密封涂料填充不均,甚至忘填涂料。
5)密封墊安裝不正確。
6)進油管和回油管接頭,油杯、溫度計等插口及閥門等處密封不良。
7)通風系統(tǒng)在軸承端形成真空,潤滑油從軸承內部吸出。
2、進口電機滑動軸承密封特點分析
(1)日本電機軸承密封結構特點
1)日本東芝電機
在鋼板焊接的軸承座內焊有擋油板,并插入軸槽內代替軸封,瓦座內腔周圍靠近分合面處焊有擋板,做為分合面的油溝。
軸瓦一端有固定擋油環(huán),其另一端有供潤滑用的固定油環(huán)。每個瓦座裝有止推瓦,起擋油作用,其外徑為球面并與瓦座配合。
止推瓦分單向,雙向止推兩種,機組在負荷端與機械連接處的瓦座,為雙向止推瓦,控制軸向竄動。其余瓦座為單向止推。轉軸兩圓根沒有斜形甩油溝,而是方形甩油槽,并配有擋油板,插入方形甩油槽內,起擋油密封作用。
甩油槽對于軸徑為500mm電機,槽寬30mm,深15mm。軸上有5mm寬的2道甩油環(huán),起甩油作用。
止推瓦的分合面與瓦座分合面成45度角錯開安裝,使兩分合面不在一條線上,起擋油作用。軸瓦供油系統(tǒng)有高壓袖供起動用,低壓油供運轉使用。
軸上固定油環(huán)不受轉速和轉向限制,能把油帶到刮板再注回瓦內,并能防止當管路斷油后繼續(xù)起潤滑作用。
瓦座結構的設計對電機安裝,吊轉子方便,軸向不受限制,因此使聯(lián)軸器止口容易脫開。而一般電機必須有一端上下瓦取出,才能脫開聯(lián)軸器,吊出轉子。在安裝時,如果兩聯(lián)軸器不對孔時,可隨意轉動聯(lián)軸器對正,對設備安裝工作有利。
瓦座回油指示觀察方便,采用法蘭聯(lián)接,所以操作方便,不易漏油
2)日本日立電機結構特點:
日本日立制造的2500kW電機軸承密封結構。瓦座和瓦底是焊接件,瓦座兩端的軸封上,裝有2mm厚的黃銅板,每端有3組,每組3片,構成迷宮式密封環(huán),并與轉軸根頸嚴密配合。其中內端密封環(huán)之間還加一道空氣壓力密封,空氣來自電機本身風扇,通過通風管路送至密封環(huán)的空間;保持空氣正壓,封住漏油部位。與東芝電機結構不同。軸瓦兩端沒有擋板,在軸瓦分合面上有回油槽,并鉆有回油孔,控制軸瓦漏油。
(2)西門子電機密封結構特點
1)一般中型電機軸承密封結構:
600kW,1000r/min電機軸承密封結構。軸徑兩側圓根處有比軸頸尺寸高出的兩個甩油環(huán),并插入軸瓦兩端的回油槽內,起軸承密封作用,這是防漏的道防線。在瓦座分合面的兩側上,各裝有兩道銅擋板做為防漏的第二道防線。這種密封效果良好。
2)西門子電機軸承密封特殊結構
軸頸的兩圓根處沒有甩油槽和油環(huán),而是直形光面與軸臺肩圓根相連。瓦座兩端裝有瓦座軸封,其上面有四道黃銅擋油板 ,構成迷宮式密封環(huán)。黃銅擋油板呈刀口形,且與軸表面嚴密配合,不漏油。
在軸瓦分合面的一側,有進油管路油孔,另一側有匯油槽形狀的回油槽,槽下有兩個小方孔為回油孔,使油流入下瓦座。這樣使匯油槽里的油除供瓦內建立油膜外,多余油經(jīng)孔流回下瓦瓦座,減少軸瓦兩端的回油量,防止因回油量過多噴射到瓦座的軸封處,造成漏油。軸瓦兩端裝有合金擋板。與轉軸表面緊密配合。另外軸瓦兩側有止推瓦,控制軸向竄量。軸瓦長度為軸頸的0.8倍。瓦座為鑄鐵件,球面瓦弧,測溫元件用彈簧與下瓦口溫孔壓緊,測溫效果較高。
(3)前蘇聯(lián)電機軸承密封結構特點
1500KW二極同步機軸承密封結構為了密封,軸瓦兩端裝有合金擋板做為道防漏措施,另外在鈾承座兩側裝置帶有齒槽軸封,做為第二道防滑措施。
3、軸承密封裝置的改進措施
(1)軸上加工槽形溝密封法 對蘇聯(lián)和老產(chǎn)品電機,由于密封結構不合理造成漏油,在修理時可參照日本東芝電機軸承密封措施進行改裝。即在軸上加工出槽形溝,在瓦座上加上擋板插入此槽形溝內密封,效果良好。
操作工藝:
1)首先在轉軸上加工出槽形溝。大型電機可在原設備上進行,不必放在車床上加工。辦法是用一臺直流電動機拖動被加工的轉子按10~50r/min速度轉動。將欲加工的軸承上的上瓦蓋和上瓦拆下,下瓦和油環(huán)不動,用油環(huán)帶油,把送油管路閥門關閉,瓦座進出油管口用布包上。為防止切削下來的鐵末落入瓦內,需將軸頸兩側用膠皮墊或硬紙板擋好,并壓住。在軸瓦分合面處裝刀架進行加工槽形溝,加工刀架可利用車床上小刀架。車削時防止軸向竄動,加工后拿出下瓦,清理鐵末和污油。
在軸頸兩側加工槽形溝時,刀具應反上刀,保證車削時安全。
2)將機組下瓦也取出,用備用瓦或木塊支承轉子,把上。下瓦合攏送車床加工。
3)按瓦座和軸尺寸設計密封環(huán)尺寸和鑄鋁件。設計尺寸時要把竄動量考慮好,防止插入槽內的擋板因軸竄動而摩擦。密封環(huán)與軸的配合間隙按軸與瓦的配合間隙選擇。
(2)在軸上加甩油環(huán)和密封圈裝置
在軸上套入一個帶甩油環(huán)的套筒,能把露出的油甩回瓦內。在套筒外面裝置一個密封圈。對于有足夠地方的軸承體內,采用此法能達到防漏目的。
(3)增加迷宮式密封裝置
結構簡單、適用廣泛的迷宮式密封裝置。出于各部分間隙較小。長度很長,所以對油流產(chǎn)生阻力較大,防油效果較好。
(4)延長油環(huán)槽措施
為防止油環(huán)甩油,將上部軸瓦上的局部油環(huán)槽擴展至下瓦接合面以下,能夠有效制止甩油。原上瓦的三分之二部分有油環(huán)槽,為防止漏油,將油環(huán)槽延伸到中心線以下。增加油環(huán)槽擋板,用螺絲固定。
(四)滑動軸承不刮瓦工藝
1、概述
傳統(tǒng)對開軸瓦加工,是將巴氏合盤瓦襯車成整圓,留出一定的刮削余量,再用人工進行刮研。此法加工時間長,勞動強度大質量不穩(wěn)定,要求操作者有較高的操作經(jīng)驗。為了提高軸瓦修理質量和縮短修理周期,改善勞動條件,可以采取不刮瓦的新工藝,實踐證明,改用機加工方法是可行的,效果良好。
2、工藝特點
1)切削參數(shù)選擇:切削速度80~l50m/min,吃刀深度0.02~0.05mm,走刀量0.~0.15mm/r。
2)為了減少軸瓦在機加工過程中變形。保證加工精度,需采用專用的卡具。通常用30mm厚鋼板圍成圓形卡具,經(jīng)車制而成。
3)采用比人工刮研軸瓦時的所留間隙適當增大一些。(一般大0.04---0.05mm)。
4)先用合金車刀車出軸瓦內圓,但要留出0.03~0.05mm余量,再用寶石刀頭精車。采用寶石刀加工時,粗糙度為RaO.8,達到鏡面,然后再銑制油槽。
5)機加工軸瓦幾何尺寸的精度高于人工刮研,所以液體摩擦潤滑水平提高。
6)機加工的軸瓦表面與軸頸接觸面提高,在一定負載條件下,機加工軸瓦由于壓強降低,從而降低軸瓦運行溫度。
(來源:電機變壓器維修技術交流)